1922年新學制
(1)新學制的產生過程:
1912-1913頒布的學制,與癸卯學制相比,有了許多改進,但仍存在著眾多弊端,如小學過長、中學過短,中等教育太偏于普通教育且以升學為主要目標,過于強調整齊劃一而靈活性不夠等,一場新的學制改革勢在必行。新文化運動時期中國教育界出現了一股學習西方教育的熱潮,西方教育理論、教育方法、教育制度等被大量引入中國,各種教育思潮此起彼伏,極大的拓展了中國教育界的視野,促進了中國教育改革實踐,為學制改革準備了理論和實踐基礎。隨著越來越多的留美學生學成歸國和杜威、孟祿等教育家來華講學、指導,直接促成了新學制的制定。全國性教育社團相繼誕生,都把學制改革納入自己的研究議題,從而催生了1922年的新學制。1922年,北洋政府以大總統令名義正式頒布《學校系統改革案》。1922年誕生的學制,一般稱為新學制,或稱壬戌學制,由于是采用美國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又稱為六三三學制。
(2)新學制的標準:
新學制提出了如下七項標準:
1)適應社會進化需要
2)發揚平民教育精神
3)謀個性之發展
4)注意國民經濟力
5)注意生活教育
6)使教育易于普及
7)多留各地方伸縮余地;
這七項標準實際上就是新學制的教育宗旨,或稱為教育標準,該標準體現了自新文化運動以來的“民主”和“科學”的時代精神,明顯收到了美國教育家杜威的教育思想影響。
(3)新學制的特點:
新學制是在經過長期醞釀,廣泛討論、反復修改的基礎上誕生的,是當時中國教育界、文化知識界集體智慧的結晶,具有以下一些顯著特點與優點:
第一,新學制采用六三三四制,是明確以學齡兒童和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作為劃分學校教育階段的依據,這在中國現代學制史上是第一次;
第二,新學制縮短了初等教育年限而趨于合理。把小學從原來的七年改為六年,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幼稚園也納入初等教育階段,是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得以銜接;
第三,新學制加強了中等教育。中學年限從四年延長到六年,極大的提高了中學教育程度,便于中學與大學的銜接。把中學分成初中、高中兩級,既增加了地方辦學的靈活性,又照顧到學生的選擇余地。中學開始實行選科制和分科制,既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也有利于擴大課程的種類,促進新學科的發展;
第四,新學制在高等教育階段的改革,一是根據中學修業年限的加強,中學水平的提高,取消了大學預科,使高等教育集中力量進行專業教育和科學研究,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的水平。二是大學采用選科制,適應了發展學生個性的需要;
第五,新學制兼顧了升學和就業兩者之間的關系。設置了從初級到高級的職業教育系統。在小學高級階段,要求斟酌各地方情形,增置職業教育準備;在中學階段開設各種職業科,在使學生既能準備升上高一級學校,又能盡快就業;
第六,新學制在師范教育上的改革,一是師范教育類型增多,二是程度相應提高。在中學教育階段,高級中學可設師范科。在高等教育階段,高等師范院校升格為師范大學,又在普通大學設教育科,并可附設二年制師范專修科;
第七,女子獲得了平等受教育權。從小學到大學,實行男女同校同班,課程也不再男女有別;
第八,在課程改革上,小學國文改為國語,修身改為公民,并加強了手工、圖畫課,中學加強了人文科學和理科的課程。
(4)新課程的體系:
這個學制借鑒了美國學制,即單軌制,拋棄了此前一直采用的德國、日本的雙軌學制。
學制系統分為三段: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從縱向看,規定6歲入學,小學6年,初小4年、高小2年,中學六年,初中和高中各3年,大學4—6年,小學之下有幼稚園,大學之上有大學院,中、高等教育的課程采用選科制,初等教育的升級采用彈性制,各段的劃分大致以兒童身心發展時期為根據;從橫向看,與中學校平行的還有職業學校和師范學校;
(5)新學制的課程標準:
小學設國語、算術、衛生、公民、歷史、地理、自然園藝、公用藝術、形象藝術、體育、音樂等科。中學采用學分制和選科制。初中必修科目有公民、歷史、地理、國語、外國語、算學、自然、畫圖、手工、音樂、生理衛生、體育。高中采用綜合中學制度,分設普通科和職業科。普通科分文理兩組。公共必修科目有:國語、外國語、人生哲學、社會問題、文化史、科學概論、體育。分科專修第一組(文科)科目為:特設國文、心理學初步、倫理學初步、自然科或數學一種。第二組(理科)為:三角、高中幾何、高中代數、解析幾何大意,以及物理、化學、生物選習兩科。還設有選修科。
(6)新學制評價:
1)新學制反映了新文化運動以來新教育改革的一些基本要求,可以看成是前一時期教育改革的一個綜合成果。
2)新學制也有一些缺點,如過度模仿美國學制,在一些方面脫離了中國當時的實際,如采用綜合中學制、開設大量選修課,由于缺乏師資、教材、設備等,在實行中困難很大,不得不在后來進行改動;本欲加強的方面,如職業教育、師范教育反而被削弱,在1932年以后停止實施。
3)綜合起來說,新學制的產生是一種歷史的進步,是中國教育現代化發展到一個重要階段的標志,是中國現代教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式的成果。該學制此后除進行個別改動、調整外,一直沿用到1949年全國解放為止,推動了20世紀20-30年代的教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