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手(價格機制調節)
整個微觀經濟學就是在論證亞當斯提出的看不見的手,即價格機制,只是經濟學教材用嚴謹的分析方法(而不是大白話)來解讀,具體體現為論證在完競爭市場上,各方當事人按照價格機制來安排生產和消費,此時能夠達到帕累托優,世界是如此完美,大家可腦補和諧社會的美好時代。
就考試來說,這一塊特別容易考論述題。考試容易一點,出題為論證完競爭市場能夠滿足帕累托優的三個條件;考試難一點,出題為案例分析題,給出一段材料,論述下價格機制如何調節資源配置。萬變不離其宗,考生重點是搞定完競爭市場條件下如何實現資源優配置。
[代表性考題及解答]為什么完競爭的市場機制可以導致帕累托優狀態?
答:(1)帕累托優狀態是用于判斷市場機制運行效率的一般標準。帕累托優狀態是指,在既定資源配置狀態下,任意改變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個人的狀況變好而又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狀況變壞,即不存在帕累托改進,則稱這種資源配置狀態為帕累托優狀態。
一個經濟實現帕累托優狀態,須滿足三個要條件:①任何兩種商品的邊際替代率對于所有使用這兩種商品的消費者來說都須是相等的;②任何兩種生產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對于任何使用這兩種生產要素的生產者來說都須是相等的;③任何兩種商品對于消費者的邊際替代率須等于這兩種商品對于生產者的邊際轉換率。
(2)完競爭市場之所以總可以實現帕累托優狀態,可以從滿足帕累托優狀態的三個要條件分別加以說明。
①從交換的優條件來看,在完競爭市場條件下,單個消費者都是價格的接受者,每個消費者都會調整對商品的需求以滿足從而實現效用大化。既然各消費者都是價格的接受者,那么各消費者購買任意兩種商品的數量使其邊際替代率等于體消費者所面對的共同的價格比率。因此,任何兩種商品的邊際替代率對所有的消費者都相等。
②從生產的優條件來看,在完競爭市場條件下,單個生產者都是要素價格的接受者,每個生產者都會調整要素的需求以滿足從而實現利潤大化。既然各生產者都是要素價格的接受者,那么各生產者購買并使用的任意兩種要素的數量使其邊際技術替代率等于體生產者所面對的共同的要素價格比。因此,任何兩種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對所有生產者都相等。
③從生產和交換的優條件來看,任何兩種產品生產的邊際轉換率即為兩種商品的邊際成本之比,每一消費者對任何兩種商品的邊際替代率等于其價格比。在完競爭條件下,任何產品的價格等于邊際成本,因此,任何兩種產品的邊際替代率等于它們的邊際轉換率。
(3)綜上所述,在完競爭條件下,帕累托優的三個要條件都可以得到滿足。換而言之,在完競爭的市場機制作用下,整個經濟可以達到帕累托優狀態,這樣的經濟定是優效率的經濟。